專家預計,年內上交所新上市企業將在12家至20家左右、深交所新上市企業將在15家至25家左右、北交所新上市企業將在85家至110家左右。
2025年開年以來,A股市場IPO輔導備案市場迎來新動態。第一財經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月13日,今年新增輔導備案企業數量為64家,而去年同期為126家,同比下滑了49%。
64家企業中,近7成擬上市板塊為北交所,4成為其它板塊轉道北交所,10家企業曾在其他板塊IPO折戟後,再度開啟了上市之路。
“IPO大躍進的時代已經不會重來,穩健、審慎或許是2025年IPO市場運行的內生動力。” 深圳大象投資顧問有限公司首席谘詢專家譚格非對第一財經說。
都在奔赴北交所
從新增企業的構成來看,可以發現,北交所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企業上市的主要選擇。今年這64家新受理的輔導備案企業中,有43家企業明確擬上市板塊為北交所,占比達到67%。
而且,這43家企業中,有25家為轉道而來,包括科藍環保、壇墨質檢、恒道科技、康華股份、吉寶股份等18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在去年底今年初紮堆將原來的擬申報板塊由創業板改為北交所。
比如,科藍環保董事會於1月20日公告稱,根據公司自身經營情況、業務特點以及未來發展規劃,擬將上市輔導備案板塊由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變更為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並北交所上市,輔導機構仍為。
另外,還有4家主板、3家創業板IPO折戟企業,亦轉道北交所。
比如,百英生物於2023年6月29日申報創業板,2024年6月21日撤回。近日,該公司在上海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擬北交所上市,輔導券商為。
新納科技曾於2023年3月1日申報創業板,後因政策變化,2024年6月14日撤回,2024年12月11日新三板掛牌,近日,該公司向浙江證監局提交了上市輔導備案報告,計劃登陸北京交易所,輔導券商為。
家鴻口腔也是同樣的路徑選擇,該公司曾於2020年12月9日申報創業板,後因2020年度利潤規模較小且預計2021年全年業績也未達到預期,遂於2021年12月底撤單。去年9月底,該公司掛牌新三板,今年1月向深圳證監局提交了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材料,輔導機構為國信證券。
華源證券分析師趙昊認為,北交所相當於給部分擬IPO企業一個窗口,2025年,北交所大概率將是IPO的主力軍。
與火爆的北交所相反,目前為止,上述64家企業中,僅2家明確為其它板塊上市,包括中電科藍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電科藍天”)明確擬上市板塊為科創板,輔導券商為。電科藍天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立足電能源新興戰略發展需要設立的國有控股子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直接和間接合計控製該公司84.50%的股權。
另外,天津綠菱氣體股份有限公司明確擬創業板上市,輔導券商同樣為中信建投。
預計北交所年內新上市企業將在百餘家
從輔導券商來看,中信建投依舊領先,旗下輔導的項目達到7家,其次為中信證券,輔導了5家企業。
從行業分布來看,信息技術、汽車、工業機械、化工等行業的輔導備案企業較為集中,其中半導體依舊延續了去年的申報熱度。包括芯和半導體、格蘭菲、亞成微電子、钜芯半導體、賽英電子、綠菱氣體等一批企業啟動上市輔導,產業鏈環節涉及EDA、GPU、設計、材料、設備等領域。
去年,A股市場低迷,IPO節奏緩慢,由券商為舵手的包括第三方輔導機構在內的整個IPO產業鏈都陷入困境之中。
“2025年開年以來,A股市場在多重利好因素驅動下呈現‘開門紅’格局。尤其是中長期資金入市等措施有利於改善A股預期回報和投資環境,從而對IPO活動產生積極影響。”譚格非說。
當前,IPO市場多層次差異化定位的分工格局已經十分明確,即科創板將繼續強化“硬科技”屬性;創業板則更加突出“三創四新”,成長性指標作為重點;北交所將全麵深化專精特新“小巨人”主陣地建設。
譚格非預計,在上市發行態勢方麵,2025年將整體發展平穩,且有改善跡象。預計上交所新上市企業將在12家至20家左右,科創板占70%左右;深交所新上市企業將在15家至25家左右,創業板專精特新占比提升;北交所新上市企業將在85家至110家左右,國家級專精特新占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