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特稿]全國政協會議開幕!獨家調查:婦女代表委員、農民工代表、律師代表委員占比例均創新高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在京開幕
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張高麗、栗戰書、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到會祝賀⠀
俞正聲作政協十二屆常委會工作報告⠀
汪洋主持會議⠀
萬鋼作提案工作情況報告⠀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 凝心聚力攜手新時代,繼往開來創造新輝煌。經曆光榮歲月、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的人民政協,又迎來一個重要的曆史時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3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
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工作報告提出:中共十九大描繪了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宏偉藍圖,進一步指明了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人民政協要把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大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統攬政協工作的總綱,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的主軸,把為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獻計出力作為工作主線,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麵”戰略布局,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貢獻。⠀
三月北京,春意漸濃。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內穹頂璀璨,氣氛莊重熱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懸掛在主席台正中,十麵鮮豔的紅旗分列兩側。⠀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應出席委員2158人,實到2149人,符合規定人數。⠀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汪洋、張慶黎、劉奇葆、帕巴拉ⷦ 朗傑、董建華、萬鋼、何厚鏵、盧展工、王正偉、馬飆、陳曉光、梁振英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張高麗、栗戰書、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等在主席台就座,祝賀大會召開。
下午3時,汪洋宣布大會開幕,全體起立,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十二屆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代表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報告過去五年的工作。他指出,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五年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加強對人民政協工作的全麵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一係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科學回答了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政協全國委員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全麵貫徹中共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的主軸,完善協商議政格局,強化民主監督職能,拓展團結聯誼工作,加強履職能力建設,推動人民政協事業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開拓了團結民主、務實進取、蓬勃發展的新局麵,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優勢和特點,在黨和國家事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俞正聲在報告中從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政協協商民主建設、加強和改進民主監督工作、充分發揮統一戰線組織作用、廣泛開展對外友好交往、大力加強自身建設等8個方麵回顧了十二屆全國政協的工作,並總結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政協性質定位等6條規律性認識和體會,還對今後工作提出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5點建議。⠀
受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托,萬鋼向大會報告十二屆政協的提案工作情況。他說,十二屆政協期間,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各專門委員會,緊扣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司法體製改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脫貧攻堅、氣水土汙染防治等重大問題,提出提案29378件,經審查,立案23975件。截至2018年2月20日,99%的提案已經辦複。大多數提案的意見建議得到采納或正在逐步落實中。⠀
在主席台就座的領導同誌還有:丁薛祥、馬凱、王晨、劉延東、許其亮、孫春蘭、李希、李強、李建國、李鴻忠、李源潮、楊潔篪、楊曉渡、張又俠、陳希、陳全國、陳敏爾、範長龍、胡春華、郭聲琨、黃坤明、蔡奇、尤權、王勝俊、陳昌智、嚴雋琪、沈躍躍、吉炳軒、張平、向巴平措、艾力更ⷤ巴海、萬鄂湘、張寶文、陳竺、常萬全、王勇、周強、曹建明、杜青林、韓啟德、林文漪、羅富和、李海峰、陳元、周小川、王家瑞、齊續春、馬培華、劉曉峰、王欽敏等。⠀
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同誌應邀列席開幕會。各國駐華使節、新聞官和海外僑胞等應邀參加開幕會。
建睿智之言⠥實之力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側記
春風送暖,群賢畢至。3月3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隆重開幕,2149名政協委員齊聚人民大會堂參政議政、共商國是,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建睿智之言、出務實之力。
“麵對新形勢新任務,如何做好我國經濟工作?”“精準扶貧如何更加‘精準’?”“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哪些短板亟待補齊?”……委員們一個個關切觸摸著中國未來發展的脈搏。
從人民大會堂東門39級台階緩步而上,望著簷下閃耀的國徽與迎風招展的紅旗,全國政協委員、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難掩激動之情:“今年是全麵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作為政協委員,我深感責任重大。”
徐和誼心係經濟可持續發展,他說,中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摒棄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在實現更好的發展質量和效果上發力,助推經濟社會持續穩步發展。
“未來5年是非常特殊的5年,作為一名新委員,這既是黨和人民的重托,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長沙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國海說,今年自己將重點關注金融改革、金融風險防範等方麵的內容。
“澳門與祖國息息相關、命運相連,亦進入發展的新時期。”全國政協委員、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會長陳錦鳴今年的提案將圍繞灣區融合展開,他期望通過兩會建言,促進澳門自身發展並為國家發展服務,將我國“一國兩製”偉大事業不斷向前推進。
精準扶貧,是當前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兩會關注的重點。在眾多委員看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意味著“全麵建成小康社會,13億多中國人,一個都不能少”!
作為委員中的新麵孔,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認為,可以發揮電商優勢,破解貧困地區的“資源限製”,在互聯網上打造出一條脫貧攻堅的“新通路”。
“希望國家進一步加大對國家級和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扶持力度,對貧困縣實行‘輸血+造血’的幫扶措施,確保貧困縣如期實現脫貧摘帽,與全省、全國同步實現小康目標。”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全國政協委員,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政協副主席楊豔的提案也將圍繞“精準扶貧”展開。
針對公眾普遍關注的生態環境保護話題,全國政協委員、安徽艾克藍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屹表示:“碧水藍天是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作為一名環保行業的從業者,我將積極建言獻策,把人民群眾對美麗中國的期盼帶到大會上來。”
作為今年兩會重要議程之一,修改憲法也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對憲法部分內容進行修改,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誌,是時代之需、民心所向,我支持並擁護黨中央的決策。”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青年出版社董事長馮丹藜告訴記者,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香港未來發展的新規劃新論述,令她相信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香港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一切美好的藍圖,都要靠實幹落地。這個春天,兩會的東風浩蕩,必將催生和凝聚起更多的奮鬥力量!
婦女代表委員、農民工代表、律師代表委員占比例均創新高
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更具廣泛代表性
又到全國兩會時間,2980名全國人大代表、2158名全國政協委員齊聚北京共商國是。今年是換屆之年,代表和委員中出現很多新麵孔,連任代表僅占代表總數的25.81%,新晉全國政協委員人數超過一半。其中,婦女代表委員、農民工代表和律師代表委員的占比均創新高,代表和委員結構更具廣泛代表性。
女代表委員占比創新高
6地超聯合國標準
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共2980名。其中,女代表742名,占代表總數的24.9%,比十二屆女代表總數增加了43名,女代表所占比例較上一屆提高1.5%,是建國以來比例最高的一次。
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共有2158名委員,其中女委員440名,占全體委員總數的20.39%,女委員所占比例比十二屆時增加了2.55%,是改革開放以來增加幅度最大的一次,也是建國以來比例最高的一次。
據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的專家分析,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有6個選舉單位的婦女代表占比超過了聯合國1995年提出的婦女參政比例30%的標準,它們分別是廣西(32.58%)、福建(31.88%)、雲南(31.87%)、遼寧(31.37%)、台灣(38.46%)、澳門(33.33%)。
農民工代表從3人到31人再到45人
10年前,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有2978人。如果問哪幾位代表身上承載了更多人的期待,要反映更多人的呼聲?答案是廣東團代表胡小燕、重慶團代表康厚明和上海團代表朱雪芹。因為他們三個人,要為2.25億農民工說話。
5年後的2013年,除了連選連任全國人大代表的朱雪芹之外,又有30名農民工代表匯聚到北京人民大會堂。他們的責任是為身後的2.6億農民工代言。
2018年,在2980名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農民工代表的數量增至45人。此時,我國農民工總量也增至2.86億人。
從3人到31人到45人,農民工代表在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中有了更多話語權。
律師行業代表委員增至39人
全國律協新聞發言人蔣敏日前發布,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中,共有39名律師。其中,22人當選全國人大代表,17人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不僅數量上較上一屆有新突破,而且留任比例達50%,遠高於其他行業。
回顧往屆,律師行業代表委員的數量不斷創新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中,律師總數是27人。其中有15名全國人大代表,12名全國政協委員;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中有22名律師,其中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11人;而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中,共有律師12人,包括8名人大代表和4名政協委員。
律師製度從七屆全國人大恢複重建至今,3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我國“四個全麵”戰略布局的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不斷深化,律師隊伍不斷壯大、作用有效發揮、製度日趨完善。最近10年,我國律師人數保持年均9.5%的增速,以每年2萬左右的速度增長。目前,我國執業律師人數已突破30萬人。律師代表和委員人數,也從十屆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時的12人增至十三屆時的39人。
來源:檢察日報
點擊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張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