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信用質量保持穩定,財務表現走勢更加清晰——2025政府工作報告相關政策影響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3月5日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以下簡稱“報告“)提出多項與銀行業金融機構未來財務表現相關的重大政策,總體來看符合我們之前的預期,對銀行業信用質量無重大影響。

報告中提出,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截至2024年9月末,六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平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90%,充分滿足監管要求。近年來,大型商業銀行主要依靠自身利潤留存來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但隨著銀行減費讓利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不斷加大以及息差持續收窄,國有大行的利潤增速放緩,需要協調內外部多種渠道進一步充實資本。本次國家擬對六家國有大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符合我們一直以來對國有大行的資本具有中央政府極強支持的預期。目前六大行資本充足,資本韌性保持良好。

此外,報告中還提出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降準後,市場流動性將更加充裕,商業銀行發生流動性風險的可能性將進一步下降。我們預計未來12個月商業銀行整體信用質量保持穩定,充足的市場流動性將為高風險中小銀行化險贏得更多的時間。

另一方麵,2025年進一步降息將使商業銀行淨息差繼續承壓,但下降空間有限,財務表現走勢更加清晰。2024年,國內商業銀行平均淨息差1.52%,同比下降17個基點,降幅較前一年明顯收窄。我們認為,商業銀行大概率跟隨降息的節奏同步下調存款利率,幅度很可能和LPR下調幅度保持一致。考慮到存款利率重定價周期與貸款不一致,我們預計2025年商業銀行淨息差會較2024年邊際下行約10個基點,最終穩定在1.4%左右,並帶動銀行業未來12個月的盈利性指標穩中有降。

值得關注的是,中小區域性商業銀行的資本韌性差異有可能擴大。目前淨息差水平處於曆史地位且繼續承壓,中小區域性商業銀行資本內生能力減弱。由於中小銀行的區域分散性顯著弱於大型銀行,其資本韌性受周邊經營環境影響大,與國有大行本就存在分化。截至2024年末,國有大行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8.33%、全國性股份製銀行平均為13.98%、城市商業銀行平均為12.97%、農村商業銀行平均為13.48%。在國有大行增資以後,如果中小銀行沒有增資,資本韌性上的差異會進一步加大。對於表內已積累大量壞賬的高風險中小銀行而言,在目前的淨息差環境下,通過留存收益修複資本韌性難度很大,其資本韌性的改善主要取決於所處區域經營環境的向好和政府救助安排。

報告明確積極防範金融領域風險,提出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一體推進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和轉型發展,綜合采取補充資本金、兼並重組、市場退出等方式分類化解風險。我們認為,上述要求符合我們對銀行業具有很強政府支持的預期。我們認為即使是高風險銀行,目前存款安全性仍然是有保障的。另一方麵,中小銀行發行的混合資本工具是否會在未來風險化解過程中發揮吸收損失的功能仍將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也將是未來銀行業信用質量不確定性的主要集中體現。

(轉自:標普信評)


阅读更多

热门文章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