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2月6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北京市促進科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於日前發布。此次《行動計劃》明確了北京市科幻產業的發展目標,到2027年科幻重點領域產業規模將超千億元。有關分析認為,此次《行動計劃》為北京科幻產業指明多個發力方向,也將為全球科幻產業的發展貢獻更多的“北京智慧”和“北京方案”。

“一核多點”格局凸顯
《行動計劃》明確了北京市科幻產業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底,科幻重點領域產業規模達到600億元,初步建成較為完善的產業生態;到2027年,科幻產業承載力明顯提升,科幻重點領域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培育引進10家龍頭企業及60家重點企業,新增8—10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優質科幻IP作品,打造不少於10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幻主題展示場景,引育不少於100名科幻人才。
隨著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實施,北京科幻產業發展已取得明顯成效。《行動計劃》指出,截至2023年底,科幻產業年均總營收增速26%;科幻企業和機構從2021年底的441家增加至632家,增長了43%;據統計,北京市科幻產業總產值約占全國三分之一,居於引領地位。
目前北京科幻產業“一核多點”格局已經確立。北京市石景山區集聚了科幻企業和機構200餘家,占全市比重近三成;北京元宇科幻未來技術研究院成立了劉慈欣、王晉康科幻大師工作室,科幻產業的品牌效應、集聚效應凸顯。而海澱、朝陽、大興等其他區在科幻產業上也多點開花。
北京科幻行業影響力加速提升。北京已成功舉辦四屆中國科幻大會,2023年,該大會正式納入“論壇”,成為國家級科技論壇平行論壇;組織“光年獎”主題活動,打造我國首個國際性綜合科幻獎項“星球獎”,不斷夯實創意源頭,有效提升了國際、國內影響力。
同時,北京集聚的創新資源、活躍的創新主體,正推動一批新技術賦能科幻產業。目前,北京首鋼園已經初具科幻味道,首鋼園1號高爐通過利用XR技術、全息影像、人工智能和動作捕捉等前沿技術,為遊客提供沉浸式的科幻體驗。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認為:“北京在科幻產業領域取得的一係列亮眼成績傳遞出北京市高度重視科幻產業發展,積極培育科幻產業生態,科幻產業正成為推動北京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厚植科幻產業生態
為激發科幻產業在文化軟實力、科技創新、大眾消費等方麵的賦能與帶動作用,此次《行動計劃》從六個方麵、三十四項重點任務入手,將科幻產業打造成為首都新興產業發展新引擎。
《行動計劃》指出,首先要優化產業發展布局,推進“一核多點”建設。圍繞“核心引領—多點支撐—協同聯動—錯位發展”,持續打造以石景山區為核心的科幻產業集聚區,集中布局科幻底層技術研發、科幻閱讀、科幻文旅(會展)等重點產業;依托海澱區科技創新資源、朝陽區文化創意優勢、懷柔區影視產業基礎、大興區新媒體集聚效應、通州區文化旅遊特色等各區域科幻相關資源優勢,推動科幻產業多點布局,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
其次,鼓勵科幻內容原創,推動科幻IP轉化,支持成立北京科幻領域公益基金,為原創科幻內容提供資金支持,重點扶持具有原創性、前瞻性的科幻作品創作等;推動科幻技術攻關,引領文化科技融合,支持AIGC、感知交互、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在科幻領域的示範應用,推動科幻產業技術創新。
同時,《行動計劃》強調,強化科幻要素支撐,提升產業發展能級;推動科幻國際交流,促進科幻作品出海;厚植科幻產業生態,營造一流發展環境。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認為,此次《行動計劃》為北京科幻產業指明多個發力方向。
“未來,要利用技術提升科幻體驗,推動沉浸式科幻主題公園、展覽等新業態發展,為產業增添科技。同時,國際交流合作也是重要發力點,通過舉辦國際科幻展、論壇等活動,吸引全球科幻資源匯聚北京,提升北京科幻產業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話語權。”支培元說。
在袁帥看來,對於北京市未來科幻產業的發展前景,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行動計劃》的深入實施和各項重點任務的逐步落地,北京市科幻產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科幻產業將成為推動北京市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也將為全球科幻產業的發展貢獻更多的“北京智慧”和“北京方案”。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實習記者 劉曼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