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阿裏成交均超百億港幣!科技股大漲“帶嗨”港股,節後A股如何走?

華夏時報記者 麻曉超 北京報道

春節假期最後一天,港股市場表現驚豔,恒生科技指數收盤漲超5%。

交銀國際在最新研報中指出,港股年初以來實現“V”型反彈,恒生科技指數領跑全球主要股指,主要受益於海外積極因素帶來的估值修複;同時,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近期表示將大幅提高國家外匯儲備在中國香港的資產配置比例,有望潛在提升港股流動性,提振了市場情緒。

A股休市期間,國際黃金價格創下曆史新高,美聯儲與歐洲央行公布了對經濟和利率的最新看法,中國1月財新製造業PMI數據出爐,DeepSeek以及特朗普關稅等事件引發討論,節後市場會如何走?

港股半導體爆發

春節假期期間,全球主要股市指數漲跌互現。網choice數據顯示,1月28日至2月3日期間,孟買Sensex30、英國富時100、德國DAX、納斯達克、恒生指數等實現上漲,法國、日本、韓國等市場股指下跌。

2月4日,亞太股市多數飄紅,港股恒生指數、國企指數、恒生科技指數高開高走,集體大漲,截至收盤,恒生指數漲2.83%,國企指數漲3.51%,恒生科技指數漲5.06%。

半導體板塊爆發,漲幅排名第一,達6.48%,晶門半導體、上海複旦、華虹半導體、腦洞科技漲幅超10%,漲超8%。此外,黃金與貴金屬、工用支援、資訊科技器材、專業零售、汽車等板塊漲幅排名靠前。

騰訊控股日內成交額超130億港幣,阿裏巴巴成交額超115億港幣,位居全市場第一、第二,美團、小米成交額分別超77億港幣和55億港幣,位列第三和第四。個股漲幅上,小鵬汽車、泡泡瑪特、金山雲、嗶哩嗶哩、理想汽車、美圖公司等熱門公司也實現大漲。

從資金流向方麵看,軟件服務、專業零售、資訊科技器材淨流入均超11億元港幣,半導體板塊淨流入超8億元港幣、汽車板塊淨流入超5億元港幣,分別排名第四與第五。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2月4日港股大漲,特別是受到DeepSeek橫空出世的帶動,芯片、半導體、AI等板塊大幅上行,這為節後A股市場的開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A股有望實現開門紅,在春節前就已持續上漲的人形等板塊可能會領漲兩市,帶來很強的賺錢效應。

首席分析師王學恒認為,港股行業廣泛調升業績,估值修複有潛力。“隨著美債利率的下行以及1月港股各個板塊業績的普遍上修,港股的估值修複在路上。曆史統計顯示,春節後行情上行的確定性很強,我們依舊維持在20000點及以下加倉,20000點以上持有的觀點。”

滬指連續四年開門紅

華金證券分析師鄧利軍表示,節前擔憂的風險多數未發生,節後春季行情可能開啟。

經濟數據方麵,在鄧利軍看來,春節期間高頻數據偏好,基本麵大幅走弱的風險未發生:首先2025年春運期間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較去年有明顯回升;其次,2025春節檔票房和觀影人次刷新了中國影史紀錄。流動性上,美聯儲1月未降息,符合市場預期,海外流動性進一步收緊的風險未發生。風險偏好上,美國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符合市場預期,靴子落地。

東方財富在一篇文章中稱,choice數據統計顯示,2015至2024的十年裏,上證指數、均實現6次開門紅,深指、滬深300均實現5次開門紅,且上證指數2021年起已連續四年開門紅,深指、滬深300、創業板2022年起已連續三年開門紅。

不過,從近十年平均漲幅的口徑看,春節後首個交易日,上述指數近十年的平均漲幅均為負。其中上證指數平均漲幅為-0.17%,深指平均漲幅為-0.36%,創業板指數平均漲幅為-0.21%,平均漲幅為-0.39%。

如果將時間拉長,根據國信證券研報數據,1991年以來,上證指數春節後10個交易日、1個月、2個月的中位數漲幅分別為1.56%、1.76%和4.51%,平均數漲幅分別為2.97%、3.66%、5.36%。

2月走向何方

在一份研報中稱,展望2月,中國資產重估敘事在形成,春季躁動進入加速階段,交易更加極致,港股的流動性改善空間邊際上優於A股,行情重心更偏港股。

“首先,從A股大勢層麵來看,關稅擾動落地後外部風險在4月前步入平靜期,春季躁動時間窗口更加清晰,國產AI重估成為重要情緒催化,而國內宏觀政策因素影響暫時淡化,產業信息和情緒的定價極為迅速,交易會更加極致。其次,從市場流動性層麵來看,A股短期資金麵增量相對有限,中長期資金入市進程和機製更值得關注,相較而言,港股的流動性改善空間更大,進攻屬性增強,流動性的長期改善趨勢將提升其戰略配置地位。”上述研報稱。

在楊德龍看來,當前A股市場正處於第一波上漲之後的震蕩調整期尾聲,第二波、第三波上漲的行情有望逐步啟動。節前多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無疑是推動2025年行情走出慢牛、長牛的一個重要推動力。

鄧利軍稱,美對華加征10%的關稅落地,對國內經濟和股市的影響已相對較小,俄烏衝突等風險可能大幅下降,外部負麵衝擊可能邊際改善;節後赤字率和國債發行規模提升等兩會政策預期可能進一步上升,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方案可能不斷落地實施,降準等流動性寬鬆政策也可能落地,節後政策和流動性可能進一步寬鬆。

策略分析師陳剛表示,2月處於經濟數據、業績的真空期,新的政策預期開始逐步發酵,流動性改善、活躍資金興起,帶動市場風險偏好提升,是春季做多的黃金窗口期;建議關注強產業趨勢品種、外需板塊估值修複的韦œƒ,及內需政策催化的方向,具體包括人工智能、新能源、自主可控、空天信息技術、數據要素等方向,以及化債受益的環保、建築、機械、信創等。

港股方麵,在分析師沈凡超看來,整體來看市場雖然在資金麵和情緒麵未有明顯改善,但可以看到基本麵表現有亮點,且政策麵仍在不斷加碼,“因此我們對於港股市場的短期觀點由謹慎轉為謹慎樂觀”。板塊配置方麵,看好行業相對景氣且受益於政策利好的汽車、電子、家電、 科技等,業績和股價走勢穩健且受益於政策利好的低估值國央企紅利板塊,基本麵相對獨立且受益於降息周期的香港本地銀行及公用事業股。


阅读更多

热门文章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

友情链接: